塞瓦斯托波尔的夜空被防空警报撕裂。
当地时间凌晨3点17分,俄军雷达站捕捉到大批无人机从敖德萨方向袭来。
黑海舰队立即启动防空系统,密集的炮火在夜空中织成一张火网。
这场持续6小时38分钟的空袭最终以俄军击落89架无人机告终,但这场较量远未结束。
前线的硝烟还未散去,顿巴斯战场传来新消息。
俄军第58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撕开乌军防线,距离波克罗夫斯克市中心仅剩3公里。
这座被称为"顿涅茨克西大门"的城市正在经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炮击。前线记者拍摄的画面显示,俄军T-90M坦克配合步兵战车,正沿着M04公路向城区推进。
苏梅州边境的局势同样紧张。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,俄军侦察分队已经出现在朱拉夫卡村。这个距离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仅70公里的边境地区,正在成为新的焦点。有消息称,俄军正在该地区修建野战工事,似乎准备长期驻守。
赫尔松州阿列什基中央市场的惨剧震惊国际社会。监控录像记录下恐怖一幕:数十架FPV无人机突然俯冲而下,在人群中引爆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20分钟后,第二批无人机专门搜寻伤员进行补刀。这种有计划的屠杀行为,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立即发表谴责声明。
华盛顿方面,《泰晤士报》获得的一份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报告显示,乌克兰军队90%的精确制导武器依赖美国供应。报告特别指出,乌军现有的防空系统备件仅能维持4个月作战需求。这份标注为"绝密"的文件意外泄露后,立即在国会山引发激烈辩论。
从战场态势来看,俄军正在实施"东西夹击"的战略。东部战线持续施压的同时,南部克里米亚方向的防御也得到加强。这种布局让人想起二战时期朱可夫的作战风格——在宽大正面上同时保持攻势与守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俄军近期战术出现明显变化。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役中,他们放弃了早期的人海冲锋,转而采用小股精锐部队渗透的战术。这种改变使得乌军预设的防御工事难以发挥预期效果。
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,俄军炮兵日均发射量已回升至2022年水平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乌军由于弹药短缺,火力强度下降了60%。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,正在重塑整个战场的攻守平衡。
基辅方面,乌克兰总参谋部每日战报开始使用"弹性防御"这样的表述。军事分析人士认为,这暗示乌军已转入战略防御阶段。而莫斯科方面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近日的讲话中,首次提到"新领土的最终边界"这一概念。
随着秋季临近,战局发展愈发引人关注。从历史经验看,9月至11月往往是东欧平原最适合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季节。1914年的加利西亚战役、1943年的第聂伯河战役,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。如今,这片土地再次成为决定欧洲命运的棋盘。